韩城市第十一个五年规划,是韩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中长期规划。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“立足科学发展,着力自主创新,完善体制机制,促进社会和谐”的精神要求,提出符合韩城市情、顺应时代要求、凝聚人民意志的指导思想、总体思路、发展目标、主要任务和举措。
一、“十五”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
“十五”期间,韩城市委、市政府按照“以解放思想为先导,以项目建设为重点,以环境建设为关键,以提高执政能力为保证”的工作思路,领导全市人民积极探索符合韩城市情的发展道路,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。
经济实现快速增长,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。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超过15%,连续三年以10亿元的速度递增,经济总量翻了一番多(2000年17.6亿元,05年52.85亿元)。地方财政收入同口径增长120%。提前两年完成"十五"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,经济综合实力迈入全省县域经济的前列。
二、三产业全面发展,产业规模不断壮大。一、二、三产业比重调整为8.6:66.4:25,工业占据经济主导地位,总产值和资产分别超过100亿元,实现税收6亿元,从业人员4.82万人。焦炭、钢铁、原煤、电力生产能力分别达到500万吨、300万吨、700万吨和170万千瓦,分别是"九五"末的3倍、6倍、2倍和4倍。韩城二电、黑猫焦化、黑猫碳黑、象山新井、中鲁果汁等一批新建骨干企业相继投产。
城市建设步伐加快,基础设施明显改善。投资3亿元,实施了城市供水、城市道路、禹甸园、龙门公园、南大门改造、城市绿化、美化、亮化等工程,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,城市人口达到16万人,建成区面积达到16.5平方公里。投资5亿元,实施了韩宜北线、304省道、电力增容、三庙贯通、病险水库改造等50多项重点工程,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。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03亿元,是“九五”期间投资总量的5倍。
人民生活持续改善,社会事业全面发展。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7046元,五年翻了一番;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78.5元,净增470元。城市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2.5平方米,私人小轿车拥有量5000多辆。荣获省级卫生城市、教育强市,全国双拥模范城市、计划生育先进县市等多项荣誉。
从阶段发展水平和特征来看,韩城是一个以资源开发为支撑的能源重工业城市,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初级阶段,生产力和生产水平还不发达,城乡区域发展还不平衡;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,经济结构不够合理,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;解决“三农”问题的任务还很艰巨;影响发展体制机制的问题急需解决,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不断加大。在发展道路上还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。
二、“十一五”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、总体思路和目标
“十一五”时期,韩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:以邓小平理论和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为指导,坚持以人为本,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局,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,深化改革开放,提高自主创新能力,转变经济增长方式,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,加快和谐社会建设,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,全力打造现代韩城、人文韩城、生态韩城、和谐韩城。
“十一五”时期,韩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概括为:
“实施战略四三一、生产总值超百亿”。
实施“四三一”战略,即壮大四大生产基地(钢、电、煤、椒),实现三大发展目标(中等城市、工业强市、旅游名市),打造一个经济中心(关中东北部的经济中心)。
——壮大四大生产基地:以龙钢为龙头的钢铁生产基地,钢生产能力达到600万吨;以韩城二电为龙头的电力基地,装机总量达到300万千瓦;以韩城矿务局、黄河矿业公司为龙头的煤炭生产及深加工基地,原煤产量达到800万吨,焦炭产量达到500万吨,煤化工产量达到200万吨;实施标准化生产和管理,继续巩固提高全国最大的优质花椒生产基地,花椒产量稳定在1600万公斤左右。
——实现三大发展目标:实施规模扩张,提高建设标准,提升城市等级,建成陕西的中等城市;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,做大做强主导产业,建成陕西的工业强市;以司马迁祠墓、明清古城、民居瑰宝党家村和古龙门四大景区为依托,弘扬司马文化,树立城市品牌,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,建成全国的旅游名市。
——打造一个中心:贯彻韩城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的“三步走”发展战略,打造关中东北部的经济中心。
“十一五”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:经济总量翻一番,社会事业全面发展,城市面貌涣然一新,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,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,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展。将韩城建成生活富裕、保障健全、环境优美、文明进步的现代化中等城市。
——经济总量翻一番。在优化结构、技术改造、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的基础上,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,年均增速保持15%以上,生产总值(GDP)达到100亿元,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;财政总收入达到20亿元,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亿元。
——社会事业全面发展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,社会各项事业日益完善。人口自增率控制在6‰以内;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90%以上;全市卫生服务网络覆盖率达到100%;巩固“普九”成果,发展职业教育,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。
——城市面貌涣然一新。按照“提升新城,保护古城,启动北区”的建设思路,形成以新城区为核心,上联北区下接古城,沿108国道各城镇为骨架的串列式城镇群体系。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0Km2以上,城市人口达到20万人,人均绿地面积达到6平方米。积极争创全国优秀旅游城市、卫生城市、园林城市、文明城市。
——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。加大环境保护整治力度,主要污染指标下降50%;森林覆盖率提高4个百分点,达到38%;重点搞好山区水保治理,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35%以上。
——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。初步达到小康社会水平,“十一五”期间,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%,突破1万元;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%,突破3000元;基本消除农村贫困人口,城市失业率控制在3%以内;城市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8平方米以上,农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5平方米以上;城市饮水安全卫生供给率达到100%,农村饮水安全卫生供给率达到85%以上;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60%,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30%。
——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展。提高依法治市水平,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,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全面进步。
三、“十一五”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
1、着力解决“三农”问题,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
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。按照"生产发展、生活宽裕、乡风文明、村容整洁、管理民主"的要求,尊重农民意愿,搞好规划,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,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,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。
深化结构调整,做大做强主导产业。按照“花椒产业主攻加工销售、龙头企业建设;苹果蔬菜产业实施标准化、绿色化生产,重在提高品质;畜牧、核桃、柿子等新兴产业采取激励措施,实现发展规模突破”的基本思路,稳定粮食基础产业,粮食总产保持在1.8亿斤。突出花椒优势产业,总产稳定在1600万公斤,产值实现3亿元。
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。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,“以奖代补”建好农村的水、电、路和其它农业基础设施;发展农村教育事业,全市学生免收学杂费,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补贴;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建设,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;完善农村社会保障,推行农村养老保障、最低生活保障、计生奖励扶助、扶贫救济等建设;加大农村精神文明、文化、法制建设,建设农村公共广播、电视服务体系;推广农村沼气建设。
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。围绕“产业增收、增值增收、劳务增收”三条根本途径,深挖增收潜力。发展生态农业、精细农业和立体农业,提高农业产出效益;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企业,形成“一村一品”、“一乡一品”,实现农产品多环节、多层次增值;加强组织、引导和技能培训,建立农民工培训基地,帮助欧洲杯在线开户_欧洲杯投注站-【唯一授权网站】的农民到异地打工创收。
2、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,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
按照“继续依托资源,不断扩大规模,注重综合利用,加大技术改造,推进产业升级”的发展思路,充分利用韩城及周边地区资源优势和现有工业基础,培育和壮大支柱产业,全面、快速提升工业化整体水平,到2010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,建成陕西重要的钢铁、电力、煤炭及煤化工生产基地。
以实施煤炭资源转换战略为核心,加快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。加快推进象山新井、盘龙、兴隆等重点煤矿的建设,完善现有煤矿的生产设施,关停一批资源利用率低、存在安全隐患的小煤矿。2010年全市原煤产量达到800万吨。全力支持韩城二电二期建设,2010年全市装机总量达到300万千瓦。
按照循环经济理念,制定激励政策,创新资源节约机制,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(循环经济)示范区。重点持黄河矿业、黑猫焦化、黑猫碳黑120万吨焦炭、20万吨甲醇、20万吨碳黑煤化基地建设,加大焦炭企业的技改力度,2010年全市焦炭产量达到500万吨,力争冶金一级焦占总产的70%以上。重点支持16.5万吨煤焦油综合利用、5万吨粗笨加工等新建项目的建设,推动焦炭副产品回收、剩余煤气制取甲醇、煤泥、煤矸石发电、焦油制取碳黑、煤液化、煤气化、煤化工和煤层气开发利用工程,逐步形成煤炭开发、转换和清洁利用为一体的联动产业体系,实现煤炭资源深加工的规模化、产业化。力争到2010年全市煤化工产品产量达到200万吨。
钢铁工业围绕龙钢600万吨钢铁基地建设,以产业链为依托,加强企业间合作,做好产业配套,力争到2010年钢铁产值突破100亿元。引导境内企业“十一五”期间,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和ISO1400环境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的认证。
加大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。重点在能源、冶金、建材、化工等领域,推广先进制造、高效节能、清洁生产、现代管理等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,促进工业生产结构和产品升级换代。发展信息服务业,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,提高工业整体水平,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。
3、加大环保力度,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
立足韩城生态环境现状,强化环境执法监督,提高环境管理能力,全方位实施“蓝天、碧水、宁静、生态”工程,突出抓好环境综合整治,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。全面落实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》,从生产全过程控制污染物排放,促进废物综合利用。加快水源地保护、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步伐。建立环境安全应急处理机制。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。
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。⑴做好居河、白矾河治理防洪工程,实施楼子河、浍水等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工程。⑵加强抚育管护,确保“十五”期间的24.85万亩未成林郁闭成林;积极争取国家投资,完成天然林资源保护、退耕还林、“三北”四期等林业重点工程,造林8.3万亩,封山育林3万亩,力争到201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8%。⑶加快自然保护区建设步伐。将“陕西韩城黄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”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。
4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,加快城镇建设步伐
按照量力而行、适度超前的原则,加快道路交通、生态工业示范区、中心城市和小城镇建设。
交通方面:⑴围绕108国道、阎禹高速、304省道、韩宜公路 "开"字型骨架路网,重点建设108国道改造、大东环、龙门—大池埝—昝村——芝川公路的第一环线,满足工业物资流动的需要。⑵重点打通芝阳—乔子玄—薛峰—盘龙—林源—独泉沿西部山区的第二环线,以及山区农村公路桥涵配套建设,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的发展目标。2010年,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00公里,开通大循环公路交通网络。支持韩城火车站的扩能改造,留足铁路复线建设空间。
建设陕西韩城龙门国家生态工业(循环经济)示范区。⑴完善示范区路网骨架,龙门工业区完成“四横(站东路、八一路、禹门大街、108国道改造)四纵(玉镜大街、丰裕路、紫峰街、金光大街)一环线(河滨路)”建设,工业区占地面积达到15Km2。西昝工业区完成“四横(韩龙路、三合路、站西路、108国道改造)三纵(白杨路、凤凰路、盘南路)”建设,工业区占地面积达到 8Km2。⑵打造发展平台。引入市场机制,完成土地储备。启动大池埝拓展区,保障再建项目用地。⑶完善示范区基础设施。抓好供排水、通讯、电力、污水处理、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,达到“六通一平”。⑷加大环境整治力度,治理示范区脏、乱、差现象,实施绿化工程,营造一流的生产环境。
按照“基础设施完善、产业布局合理、生活环境优美、文化氛围浓郁、辐射功能强劲”的要求,结合城市总体规划,做好城镇体系规划,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和重点地域、重点地段的控制性详细规划。⑴实施北扩东进战略,构建大框架。重点建设环城东路、招商区路网(复兴路东段、桢州大街和盘河路南延、盘乐路)、城市北区骨架道路(黄河大街和龙门大街北段、兴韩路、盘河路北延),不断扩张城市容量。⑵改善人居环境,实施城市森林公园、河滨公园等绿色工程,增添城市灵性,提高城市活力。⑶完善城市设施,抓好供排水、供暖、供气等基础设施和广场、商贸等配套建设,加快污水处理、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工程建设,完善城市服务功能。⑷依托大型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建设,加快龙门镇、昝村镇、西庄镇、芝川镇的建设,形成城市化、工业化、农业产业化互为作用、相互促进的城镇一体化发展新格局。
5、以特色旅游为龙头,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
按照“打造重点景区,带动产业突破;丰富景点内涵,促进要素提升;创新投入机制,强化休闲功能;坚持政府主导,强化推进促销”的工作思路。⑴主打司马迁品牌,扩大司马迁祠墓景区规模,建设史记碑林、芝川湿地开发、人工湖等景区。⑵依托古城古建群、明清一条街、四合院、党家村,恢复古城门楼,建设涺河生态旅游区。按照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乐协调发展的要求,增设服务项目,增加游客驻韩时间。⑶加快梁带村古墓遗址保护开发和重点文物保护工程,建设周朝遗址博物馆,丰富旅游景点。⑷围绕韩城环线道路的建设,开发建设猴山、雷寺庄牛角哨褐马鸡保护区、黄河湿地等新的生态旅游景点。⑸建设以韩城为中心,辐射周边县市的旅游综合服务体系,加大宣传力度,多层次扩大客源,力争到2010年旅游接待人数突破30万人次,综合收入达到1亿元。
满足城镇居民生活需要,推进社区服务产业化、规范化。规范各类中介机构的行为,引导和鼓励发展咨询服务业。满足生产运输和居民出行的需要,加强畅通、便捷、安全的综合运输服务体系建设。推进特许加盟、连锁经营、物流配送等现代营销方式,发展现代流通业。
6、坚持以人为本,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
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。⑴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,提高办学水平,全面推进素质教育。⑵不断完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,加快寄宿制学校和城市学校建设步伐。⑶普及高中教育,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0%以上,鼓励和吸纳社会力量举办高中,力争象山中学建成全国示范高中。⑷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大力发展职业教育,面向企业、面向社会,加快紧缺人才的培养和全面提升就业技能。⑸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和诚信建设。
重点推广和转化先进适用技术,加速科技支撑体系建设。⑴着力推动煤、电、焦、化一体化。⑵加快矿产资源综合利用,实现井下通风、提升、互检自动化。⑶开发生产高标号水泥和超强水泥。⑷引进、推广先进生物发酵技术,改造和发展药物生产、食品加工业和有机肥生产企业。⑸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储藏业、包装保鲜业。2010年,全市科技人员增加到1.5万人。
按照政府主导、企业参与的思路,发展文化事业,丰富群众文化生活。抓好体育中心、多功能场馆、青少年文化宫等一批文化体育事业的基础设施建设。根据韩城人文特色,大力弘扬地方文化,抓好韩城锣鼓、韩城秧歌等民间文化的发掘整理工作。积极举办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,繁荣和发展文化体育市场。
加强各种自然灾害的监测、预警、预报,提高防灾减灾能力。建设多功能雷达综合监测、防灾减灾预警系统,完成风能、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评价系统,构建地质灾害信息网络预警系统及发布平台,建设高炮、火箭增雨基地,加强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。
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。建设以农村为重点、社区为基础,满足不同层次卫生服务需求的新型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。继续完善“疾病预防控制体系、动物防疫体系、妇幼保健体系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、社区卫生服务体系”六大体系建设。加快市中医医院搬迁,加大市中心医院建设,完善以16个乡镇卫生院为主的农村合作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。
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、网络化进程,密切关注社会中的热点、难点、焦点问题,加强舆论监督,增加自办节目量,发挥韩城第一强势媒体作用,引领韩城经济和社会发展思潮。
继续下大力气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。通过发展服务业、劳动密集型产业、中小企业和公益性事业创造欧洲杯在线开户_欧洲杯投注站-【唯一授权网站】的就业岗位,通过广泛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和自主创业能力,使欧洲杯在线开户_欧洲杯投注站-【唯一授权网站】的失业和待业人员实现就业。积极创造条件,帮助弱势群体和特殊困难群体就业。
继续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,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,加强基层计划生育设施和队伍,稳定低生育水平,控制人口数量,提高出生人口素质。
切实保障妇女、儿童权益,保障妇女获得平等的政治、就业、卫生、社会保险的权利,使男女平等在各个领域得到进一步实现。保障儿童受教育的权利。
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。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,完善优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助体系,支持社会慈善、社会捐助、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。
加快社区建设,构建和谐基础。实施平安、维稳、建设、便民、技防等五大工程,着力打造安全小区,按照公安管面、社区管片、单位管点、中心户长管户的要求,搞好社区治安防范,将全市社区建成管理有序、服务完善、环境优美、治安良好、生活便利、人际关系和谐的新社区。
四、“十一五”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举措
1、深入解放思想,营造发展氛围
以解放思想为先导,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转变观念,提高认识,放眼长远。以领导干部、机关工作人员为重点,学习教育与形势教育相结合,增强"开放意识、创新意识、机遇意识、效率意识、法治意识、竞争意识"。增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,增强加快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发展观,增强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市场观,增强创新是一切工作灵魂的创新观,营造敢想敢干、敢于创新的工作氛围。
2、实施项目带动,夯实发展基础
精心谋划,建立科学有效的项目生成和决策机制,扎实推进项目的前期工作。围绕四大产业基地和基础设施建设,拓宽融资渠道,加大争取国家支持的工作力度,调动民间资本积极性,鼓励各方力量参与项目建设。制定激励政策,落实项目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,切实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。
落实国家和省市鼓励外商投资和招商引资的各项优惠政策,营造一个迎商、亲商、惠商、安商的招商引资环境。拿出具有吸引力和发展潜力的项目,引进国内外有经济实力的大企业集团,壮大优势产业。“十一五”期间,力争利用外资和引进境外资金有大的突破。
3、优化发展环境,服务经济大局
树立“环境立市”的理念,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、政务环境、政策环境、市场环境和人文环境。推行首问负责制、服务承诺制、项目代理制,推行政府决策公示制、预告制、通报制,定期向社会公布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,建立公开高效的政务环境。加强社会治安,规范执法行为,提高执法水平,建立文明公正的法制环境,维护公平合法的社会经济秩序。
4、深化体制改革,实现职能转变
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。坚持依法行政,规范政府职能和行为,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,把政府职能转变到主要为市场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。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,改进对市场监管的方式,把工作重点放在制度建设、规划编制和政策制定以及统筹协调、维护市场秩序上来。
深化投资体制改革。制定和完善与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相关的配套文件,推进企业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,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,建立投资自主增长的内在机制。对政府投资项目,健全科学、民主的决策机制,简化和规范审批程序,积极推进代建制,实行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和重大项目后评估制度。
5、坚持依法治市,创建平安韩城
加强法制建设,加大普法教育力度,提高全民遵纪守法的素质;加强干部队伍建设,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;坚持安全第一、预防为主、综合治理的原则,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,强化企业责任,健全监管体制,严格执法,加强安全生产设施建设;加强交通安全监管,减少交通事故;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,继续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,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,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;强化对食品、药品、餐饮卫生的监管,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;加强和谐社区、和谐村镇建设,积极营造人与人和睦相处的社会氛围,推进和谐社会建设。全力打造“平安韩城”、“和谐韩城”。